Board logo

标题: 经方“乌梅丸”之方解(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laozhongyi    时间: 2018-1-26 10:42     标题: 经方“乌梅丸”之方解(转载)

    乌梅丸,脏寒之剂,补肝之方。

    【成份含量】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辅料为蜂蜜。


    【主要功效】上热下寒、久泻、消渴等症。


    【规格含量】3g×25丸。


    【用量用法】饭后服用半丸,酌情加至1丸,每日3次。


    【注意事项】阴虚、血不足者忌服。



    《伤寒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肝为肾水之子,心火之母,肝木病则心肾不交,火性本热,水性本寒,水火不交则上热下寒。乌梅丸用来治吐蛔虫,但吐蛔虫本质为脏寒,蛔虫因为怕冷不停向上爬,直至吐蛔虫,它的症状有恶热、泻利、厥逆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这里的辛补肝,指肝气而言,即体阴而用阳的阳,如果对肝体而言,应该是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临床需要灵活看待。


    乌梅:


    乌梅丸用到了大量辛热药,说明肝气不足,升发无力,配以味酸的乌梅,避免辛伤肝体,这是从药味角度的解析,这样说来,把乌梅换成五味子、山茱萸,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可以,之所以用乌梅,我想,或许乌梅对蛔虫有其独特的效用,现在有蛔虫的人很少,吐蛔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无法验证,只能作为一个猜想。


    《神农本草经》: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


    由此可知,乌梅主要针对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中的气而言,这个气就是肝气,肝气不能透土而出,反从胁下逆升,至心包之火不能下降,这就是心中疼和热的原因,不能透土而出有肝气不足、木不疏土的因素,也有脾土寒,土气不足的因素。


    让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对肝虚是怎么说的:


    《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因此,乌梅丸症病人可能会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它可能有肝气虚的症状即容易紧张、抑郁之类的,又可能出现肝气实的症状如容易发怒动火,关键是要看究竟是肝气自身不足还是脾太寒。肝气无法升发,一个是肝气自郁,一个是肝被脾郁。


    人参: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


     补脾肺之气,木从土出的道理大家都清楚,用人参的目的就是补脾土之气,使土质松软,适宜草木生长。



    桂枝、干姜、蜀椒、细辛、附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乌梅丸用了如此多的辛味药,目的是升补肝气,弥补自身不足的问题,促进草木生长,我们知道,桂、姜、椒、细辛、附子都是辛热的(桂枝温肝、蜀椒温心、干姜暖脾、细辛温肺、附子暖肾。),乌梅丸都用到了,因此乌梅丸所谓的脏寒为五脏皆不温,以脾寒为主,为什么?因为干姜的用量最大,五脏不温,则脏内气血流动缓慢,出现气血寒凝的情况,阳气由腑流入脏(如肝的动力来自于胆,脾的动力来自于胃),因无法全部进入,导致阳经之阳气有余而发热,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的道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食的是什么气?阴气,脏的阴气不足,腑的阳气有余,这就是为什么乌梅丸症恶热喜凉,以热治的原理所在,用了如此多的热药目的只有一个,促进五脏气血流通,则阳气化为阴气,阴气变成动力促进肝脾阴血之流通,阴气增加,阳气减少,阴平阳秘。


    黄连: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乌梅丸治脏寒,那么心中疼热怎么理解?黄连是清心火的,乌梅丸为什么要用黄连?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小泻心汤: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由此可知,黄连为心包之药,泻的是心包相火而非心火,心包是腑不是脏,属手厥阴经,真正泻心火的草药应该是栀子,只有泻掉心包之火,肺之阴气才会不继续消耗,消渴的问题才能够得到缓解。


    黄柏:


    《素问·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黄柏主治肾脏之火无法封藏上冲至肠胃结热,即李东垣的阴火论,五行肾水克心火的原理。功效和肾气丸中的牡丹皮类似,但作用点不同,牡丹皮作用点在终点即心,偏上焦,黄柏的作用点在起点即肾,偏下焦。因为肾气丸治消渴属于上实下虚,乌梅丸治消渴属上虚下实,乌梅丸一定有肾虚的问题,但不是病因,因为五脏俱寒,使得阴虚的问题不突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乌梅丸症有一条是主久利,利就是腹泻,久利就是经常拉肚子,这是阳虚的明显症状,如果是阴虚的话,会产生冲气,那就不是拉肚子的问题,而是便秘的问题),但使用了如此多的辛热药难免有燥热伤阴之祸,阴虚则肾火不能封藏,必然上冲,因此,黄连、黄柏一主清上,一主清下,这样做可以避免过量使用辛热药导致人体热量的堆积而伤阴。


    《神农本草经》:柏木,味苦寒。主五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创。一名檀桓。生山谷。


    乌梅丸,主治脏寒,可以说核心矛盾在脾,为什么?五行中,脾克肾,肾克心,而心生脾,脾寒则肾必寒,肾寒则心火不旺,心火不旺则脾寒,因此,解决脾的问题成了为打开这个死锁的关键因素,而运用木克土的原理,我们找到了解决脾虚寒问题的钥匙,这就是乌梅丸组方的理论基础,肝气壮旺,脾自然不寒,又条文中说乌梅丸还可以治腹泻拉肚子,腹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脾阴气实,动力不足,这让我们更加确定,乌梅丸症的关键环节就在脾,应补木气克制土气。


    严格来说,脏寒不能等同于阳虚,可以理解为阴实所致的阳虚,它可能更多的牵扯到外来因素,比如过食生冷,导致了脾寒,进而一步步发展下去,肾寒,,心寒,,,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中国,大多数人吃肉以猪肉为主,而西方国家以西餐牛羊肉为主,猪肉除了脂肪我不知道还能补什么,但牛肉补脾(肌肉),羊肉补肾(骨骼),早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已经明确过的了,很多人,嫌有膻味,从来不吃羊肉,偶尔吃点牛肉,不知不觉中体质就形成了,西方人肌肉发达,身材高大,不应该简单的解释为品种问题,追根溯源,除了饮食习惯,再就是地域的差异,究竟糖尿病和人饮食习惯是否有关联?让我们在生活中慢慢总结吧。


    关于剂量:


    原文是这样说的: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梧桐子大10丸为2克重,20丸为4,取平均3克大小为一丸,初始剂量为饭后半丸,酌情加至1,一日三次即可,禁吃冷滑臭的食物,酌情加减。




作者: laozhongyi    时间: 2018-2-1 15:44

为什么乌梅丸治疗肝经疾病不用黄芩呢?
    经方中有许多含黄芩的方子,而且仲师治疗肝经疾病喜用黄芩!对此古人未作解释,中医认为火分君火和相火,相火是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其辅助君火以行事,随君火以游行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相火易妄动,煎熬真阴,为元气之贼,故用黄柏清相火且坚阴,一举两得,此相火为肝寒而郁所生,非实火,故其用量较小;但木生火,而且乌梅丸一派火热之品,易扰心包,故用大剂量黄连以清心火,黄连在此方有两个功能,一是治疗相火扰心,一是防温热太过;厥阴病本肝阳不足,黄芩清肝火,药不对症,故弃之不用。
  胰腺癌患者不只是寒湿证,而且也有湿热证,治疗湿热证应酌加清热药物。




欢迎光临 老中医论坛_传承中医的力量! (http://laozhongyi.yiduiyi.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