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论坛_传承中医的力量!
游客: 注册 | 登录 | 搜索 | 统计 | 设为首页 | 帮助


标题: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12)尚德俊:中西医结合研究周围血管病先行者
中医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23 20:01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12)尚德俊:中西医结合研究周围血管病先行者

    

[attach]283[/attach]
[attach]229[/attach]


    尚德俊,1932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轵城镇。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9年,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天津市中医研究班)毕业。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及其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周围血管病科主任等。出版的主要学术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

    •他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他研制和创用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

    •他人若其名,尚医崇德育俊才,50多年来勤思精研,执着追求, 桃李满天下,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

    2014年11月7日,山东泉城济南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尚德俊从一栋80年代初期修建的老宿舍楼内走出。耄耋之年的他满头银发,身影高大,洗得泛白的外套和脸上和蔼的笑容,映衬出这位国医大师的质朴。

    东奔西走四方求学

    1932年,尚德俊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县一个贫穷农家。“那时候,日本人经常扫荡村庄,整个中国兵荒马乱。就在这个当口,祖母却患上了‘水臌’病(肝硬化腹水),求医无门,只能眼睁睁看她悲凉离世。”

    回忆起当年为何走上学医路,尚德俊说,祖母以及后来家中多位亲人得病,都因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而相继亡故,那段经历让他萌发了学医的念头。“给老百姓看病,到哪里都受欢迎”,正是叔父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建议,坚定了尚德俊从医的决心。

    1952年,尚德俊考取今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山东医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经过3年的学习,尚德俊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省锦西县卫生院(当时的县人民医院)。鉴于他的勤奋和出色工作成绩,1956年夏天,他被选派参加了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即天津市中医研究班。当时,尚德俊并不乐意,他说:“我是学外科的,怎么还去学中医?”但他还是带着复杂、疑虑的心情去了天津。

    在天津求学期间,尚德俊按照“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学习思路,“常常凌晨四点多在别人还熟睡时便悄悄起床,去教室攻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书籍。”经过6个月的学习钻研,尚德俊逐渐克服了中医古典文献深奥不易理解的难题,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知识等。

    在中医研究班中,尚德俊是最先发表论文的学生,也是他医学生涯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充实理论的开始。1958年,他就写出了《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主要收获与体会》和《针灸疗法治愈扭伤病例介绍》两篇论文,当时还被中医老师评为西医学习中医的最好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和《江苏中医》上。

    1959年,尚德俊中医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名,获得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

    结束在中医研究班的学习后,尚德俊又到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临证实习针灸、内科等,并到当时全国著名的苏州市中医院实习外科。在这段时间里,他跟随多名著名老中医、中医专家临证实习,虚心学习他们的诊疗经验、用药规律和特长。

    小本子汇聚大成就

    尚德俊有一个“秘密”,就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走到哪记到哪,谁也不知道那是用来干什么的。直到1964年,尚德俊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熏洗疗法》出版后,大家才知道,那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病例,以及治疗效果和反应等资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尚德俊记录着工作中的见闻感受,大量阅读历代医学名著和现代医学文献,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便在灯下撰写书稿。尚德俊的《熏洗疗法》出版时,才32岁。凭着孜孜不倦的研究,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备受国内外医学界关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省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很高。那时,山东人的主食多为地瓜干,几乎人人营养不良,再加上北方特有的寒冷气候,时间一长,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人不少。

    1962年,尚德俊调到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在学习和继承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如饥似渴地搜集有关治疗脉管炎的文献资料。1964年开始,他研制了四虫丸、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药品,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脉管炎。其研究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

    1969年,尚德俊在约3万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2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长篇论著中总结道:通过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得了有效率87%和治愈率46.4%的良好效果,并把截肢率降低到了9.5%。这样好的治疗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1971年10月,卫生部在济南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交流会议,由尚德俊和李廷来教授主持。尚德俊在大会上报告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经验,并受交流会委托,主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防治手册》,于1972年出版。

    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增多,床位发展到70张。“就算环境再难,也绝不停止临床治疗工作。”最终,他们保住了临床研究基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尚德俊冒着风险,偷偷总结临床资料。就这样,一部部学术著作、一篇篇学术论文酝酿出来了。

    1979年,《周围血管疾病证治》出版。该书总结了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法则和颇具水平的辨证论治规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周围血管病研究专著。尚德俊并未止步于此,他没有将之前对脉管炎的研究丢掉,而是开始收集更多的资料。尚德俊跑遍了济南市的图书馆,医院、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阅读了很多珍贵资料。1983年,尚德俊出版了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和成就。

    尚德俊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白天,他潜心阅读书籍;夜里,他一笔一划地爬田字格记录心得。他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诊疗一个病人,他都详细地做好记录,累积经验,从中总结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尚德俊就是这样的人。

    几十年磨砺硕果累累

    尚德俊在默默无闻的研究中,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支撑他不懈努力至今的,如果说只用两个字形容,是“执着”;如果说只用一个字,那就是“爱”。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即使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他依然是孜孜不倦,晨读暮写。这其中到底历经多少艰辛,尚德俊没有提过,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尚德俊用多个“第一”见证了自己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取得的辉煌。

    1983~1988年,尚德俊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笔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6种疾病进行了深入论述,连续在《山东医药》上发表,成为当时我国刊出的极受好评和影响的大型笔谈。1990年,出版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总结了20多年来临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1993年,出版学术专著《外科血瘀症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外科血瘀症学专著,创立了外科血瘀症学和外科疾病瘀血理论,总结了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治疗经验。1998年,出版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研究专著。2001年,《周围静脉疾病学》的出版,使我国有了第一部周围静脉疾病研究专著。2004年,近百万字的《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出版……

    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创立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推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尚德俊名老中医工作室成立,仅4年时间,就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2011年3月5日,尚德俊八十华诞之际,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为尚老贺寿,同时启动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尚德俊教授传承工作室。

    不懂“人情”的好大夫

    都说尚德俊有“选择性记忆症”,只要是病人的事,都会记得一清二楚。1987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济南军区合办病房期间,面对40多个病号所需用西药、中成药、汤药等药品,他都记得很清楚。

    有一位病人因患脉管炎脚趾头坏死,伤口感染绿脓杆菌,整个病房的气味,捂上三层口罩都熏得慌。医护人员实在受不了了,就在三层口罩中间再放上一层沾了酒精的纱布,但鼻尖残留的气味还是让医护人员连饭都不吃不下去。尚德俊顾不得这些,直接蹲下去给患者换药,连病人自己都感觉过意不去。

    医者对病人义不容辞的担当是怎么来的?问及这一点,尚德俊摆摆手:“没有这么高尚,我就是做我该做的。”

    有一年,他去洛阳探亲,意外碰到一位患有“象皮肿”的特殊病号,两个小腿上都有碗口大的溃疡,两条腿的丹毒反复发作,引起了下肢淋巴管堵塞,看上去就像大象腿一样粗。病人患病50多年,四处寻医问药,全家人都绝望了。尚德俊仔细诊查后,推荐病人用熏洗疗法加中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腿上的溃疡大部分愈合,肿胀消减了二分之一。谁也想不到,这个偶然碰见的医生,居然用十几分钟结束了一位病人50多年来的痛苦。

    对前来看病的领导和普通病人,尚德俊总是一视同仁。曾与他一起共事的军医邢乐友说:“从高层领导到农村老百姓他同等对待,绝无贫富贵贱之分。”有的领导找尚德俊看病,前呼后拥地来了,没有挂号便坐在了门诊室,尚德俊不高兴了:“不要来摆这个架子。”说得领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尚德俊确实不懂“人情”,就算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看病,也享受不到什么“特权”:“该挂号就挂号,这是程序。”每次尚德俊查房的时候,哪怕是院领导在病房外敲门,也是什么时候检查完了病人,什么时候再去开门。

    尚德俊一直保留着20多年前我国血管外科专家王嘉桔教授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的话感人肺腑:“尽管我们是石缝里长出来的一棵小草和小白花,也在百花园增色和增香……我认为值得我们安慰的是:我们尽到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我们不谋私利,清白做人。”这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以身作则育桃李

    尚德俊为人直率,许多人无法理解他的直白,但作为他的学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陈柏楠说:“我很能理解老师,他想什么就说什么。他对自己太严格了,所以也希望学生都可以这样。”

    尚德俊对学生要求严,对自己要求也严。尚德俊的学生都以能成为他的学生而自豪。尚德俊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张恒龙到现在都完好地保存着老师在30年前为他修改的论文,修改意见都用红笔一条一条地清楚罗列,连标点符号的改动都是一丝不苟。出版社尤其喜欢尚德俊的文章,因为几乎都不用修改。

    当有人问尚德俊的学生,师从尚老,除了在医术方面的获得,还有什么是让自己感到极为受益的?他们纷纷表示,老师极为看重病历的填写,他说,一个病历可能就是一份珍贵的材料。所以,他要求科室医生在填写病历时,住院病历上要填上门诊号,门诊病历上要填上住院号,这样交叉进行,正规书写。“我的手腕有腱鞘炎,写病历时手腕再疼也坚持完成,尽量写得工整。不在老师身边这么多年了,但总感觉一直有人在监督着自己。这就是受益。”学生张恒龙说。

    尚德俊是一位严师,更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每次和学生外出开会,在火车上吃什么东西他都提前预备,连早餐都给大家准备好。

    尚德俊一生桃李满园,成果丰硕,这样一位沉默而“我行我素”的医者,总免不了被误解。比如:尚德俊把自己整理好的或是发表的资料送给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材料整整齐齐地包好,上面写上:珍贵资料,注意保存。理解他的,明白一位老人的良苦用心;不理解他的,觉得他“事多”。还好,尚德俊从不在乎,他一心想的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如今,以先行者的奉献姿态,尚德俊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周围血管疾病的“一代宗师”。谈到这点时,这位经历了寒风彻骨才如花绽放的医学大师,却谦虚地对记者说:“我发现我除了看病,什么都不会啊。”

您是本帖第 2125個瀏覽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顶部
中医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23 20:38 


    
   记者在济南采访国医大师尚德俊时,他讲话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假如不清楚尚老的真实年龄,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耄耋老人。    1995年尚德俊退休后,为了患者仍坚持每周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出两个半天的门诊,20多年来风雨无阻。每次出门诊,尚德俊都步行前往。他说:“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就要坚持。”
    现在,83岁的尚德俊仍然坚持自己做饭。当问及他的养生秘诀,尚老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从饮食、精神、运动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经验。
    饮食
    关于饮食起居的调养,尚德俊崇尚《黄帝内经》的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尚德俊主张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过咸的食物,多吃粗粮。他认为饮食得当,既能补气养血,又能防病治病,这对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黄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可降低胆固醇。绿豆具有解毒,清火防暑作用,也可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病。进食过多的肉类和动物脂肪,以及高盐饮食,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脑、肾、肢体血管疾病等。
    尚德俊建议,患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人,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物热量,补充蛋白质。应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菜油、玉米油、向日葵子油等,其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多用植物蛋白(黄豆、黑豆、绿豆、赤豆)和鱼类,多吃新鲜青菜等。主食细粮和杂粮(小米、玉米等)都要吃,但不可过量、过饱,避免身体肥胖。这些饮食调养疗法,从青年时代就要注意,对防治疾病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好处。
    为了更加直观地讲解,他晒出了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早餐,2个鸡蛋,稀粥或豆腐脑。午餐,五谷类稠粥一碗,青菜一般三种,配少量牛肉、瘦猪肉,盐很少。晚餐,稠粥或荞麦面条,青菜为主。他平时喜吃核桃、牛肉面、羊肉汤等;对山药、枸杞、木耳、冻豆腐、豆芽、杂粮煎饼也情有独钟。
    精神
    尚德俊说,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少欲、心静,淡泊名利。私欲会干扰心神之清静,从而对身体产生伤害。“精神内守”则“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灵枢·本脏》)。保持心身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知足常乐,心胸坦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顺应自然。“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素问·上古天真论》),达到精神和生理上的谐统一的,才是最完美的健康状态。
    尚德俊喜欢文学,上学的时候,文学情结就很浓,国外如前苏联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海燕》等文学作品他非常喜欢,国内常读鲁迅、冰心、丁玲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冰心散文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他认为,阅读能提高个人的文化情操,感觉生活很充实,很有滋味。他认为阅读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如今他仍然每天看《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作家文摘》,时常翻翻巴金、王蒙、老舍等人的回忆录。
    他非常认同养生贵在养心。书一读,心先静。读一本书,就像是和书中的人物在交谈,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与大师对话,可以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善读书可以使人聪明,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有解除烦恼和宣泄苦闷的效果,能起到调整人心情的作用。尚德俊还爱好写作,写有多篇回忆录散文。有书卷气的人,自然会有合理健康的人生态度、高尚的行为准则和高雅的情趣。
    心境的安宁,是养生中“养神”的重要内涵。因此,少私欲,才能保持心境宁静以养神。尚德俊光明磊落,心无邪念,对人友爱。重道德,乐观,精神内守,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这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运动
    《黄帝内经》中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尚德俊告诉记者,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
    尚德俊平时喜欢散步,每天都会去家附近的千佛山散步,来去40分钟,大约5~6公里路程。天气不好,他便由室外转到室内行走运动。他认可“一身动则一身强”的养生观点,提倡运动养生,可以选择如慢走、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按摩等活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所处环境和爱好来选择。
    事实上,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超期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低矮写技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83岁高龄的尚德俊,多年来,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运动养生方法。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18-10-19 13:43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 Archiver 备案序号: 鲁ICP备06040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