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祛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导航 > 养生
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3-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laozhongyi
 
 

   国医大师颜德馨,现年94岁,虽已退居二线,仍然关心和指导着一线的医、教、研,精神矍铄,颜老的养生医话堪为很好的借鉴。——编者KwS老中医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就其主要模式则可以分为“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动与静,截然相反,欲求长生之道,到底应以静为主,抑或以动为主?历代养生家众说纷纭。余认为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古人早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之说,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则一,均为促进和恢复机体气血流畅和平衡。KwS老中医

  运动养生 常欲小劳KwS老中医

  运动养生,始于《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至西汉有《导引图》问世,华陀倡五禽戏。《吕氏春秋》则提出精辟箴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在这种主动养生思想影响下,历代养生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方面内容。如唐代孙思邈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宋代欧阳修曰:“劳其形者长年。”清代颜元则称:“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他们认为人的内部气血及各种器官组织都处于恒动状态,采用运动方法和手段促进这种内在运动状态发展和加强,就能求得养生健身的效果。可见运动养生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中重要内容之一,它为当前盛行的体操、跑步等体育健身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动包括走动、活动、运动、劳动等,以动而不疲、持之以恒为原则,不仅青年人要动,老年人更要动。俗言谓一身动,气血通,运动不但使肢体矫健,主要能保持气血的流畅,有助于脏器功能的健全,机体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KwS老中医

  清静养神 静心养性KwS老中医

  清静养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主流地位,这是由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道教的影响。先秦道家以“清静”学说立论,即不仅蕴含人生论,也包含其养生论。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种思想对中医清静养生学说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嵇康《养生论》谓:“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他们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神是生命的主宰,人身各脏腑器官都由神统御,神的属性好静,但人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又使神时时处于躁动状态,使神易于耗损,伤及精气,乃至形体衰弱,患病夭折。其实,所谓“静”有二层含义:一是指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可妄动。清静养神就是要求人体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即《内经》所谓的“和喜怒,养心神”,只有做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才能排除七情对机体气血的干扰,使气血始终保持流畅和平衡。近代研究发现,当人的身心都入静之后,人的脏器、肌肤、心血管、神经等系统都处于松弛状态,这时机体的气血调和,经脉流通,脏腑功能活动有序,证实了清静养神目的也在于调畅气血。KwS老中医

  动静结合 长有天命KwS老中医

  中国养生文化中的动静观是一对关系复杂的范畴,它们同被纳入传统养生思想理论体系中,更重要的是它们被辩证地体现和应用于养生方法实践中。这种辨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与静互为因果和前提。如朱熹所谓:“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无动也,静之不可不养,犹动之不可不察也。”二是相互包容和蕴涵。没有绝对的动与静,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或外动内静,外静内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是这层意思。三是动静相互消长转化。如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科学性。KwS老中医

  我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提出气血为生命之本,气血流畅与平衡是机体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气血失畅失调,气滞血瘀为衰老之因。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方法虽异,目的均为促进机体气血流畅,消除瘀血,使机体阴阳气血从不平衡转入新的平衡,从而维持生命健康和长寿。KwS老中医

KwS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几种食物有助于补血!
  最新专题
· 春季第一茶:菊花茶· 立春养生重养肝
· 体质不同 食用腊八粥有讲· 小雪节气重防寒
· 立冬后以养藏为主· 心平气和以养性 清心醒脑
· 常见五种中医养生法· 霜降秋意浓 润燥好迎冬
· 重阳节话养生· 饭后不宜的几个习惯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20,版权所有 老中医一对一 laozhongyi.yiduiyi.Net.CN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