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疾病辩证 > 儿科病证
夏季热中医辩证论治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10-16  来源:老中医  发布:laozhongyi
 
 

   夏季热是婴幼儿在暑天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主要临床特征。VfT老中医

  本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我国华东、中南、西南等气候炎热的地区,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本病与气候炎热有明显的关系,气温明显下降后(如秋凉以后)不但发病者极少,且绝大多数患儿会自然痊愈,有的病孩到凉爽地区,症状可随之减轻。本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5岁以上基本无本病,有的孩子可连续几年在每年入夏时发病,但症状一年比一年轻,随年龄增大,病亦随之不再发生。 中医古籍中无夏季热一名,但有类似病证的记载,如“多溺暑热症”等。现代对本病命名未统一,但多根据其季节性和主要临床表现命名,如暑热症,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暑热消渴症,阳明经热等。 
   须指出的是,本病虽发于夏季,但无一般暑邪的传变迅速、内陷营血,甚至闭窍动风的发病规律,病情一般多无急性变化,至秋凉后有自愈之机,预后良好。但因其病程缠绵较长,往往可致津液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或感染它疾而变生它症,故临床仍应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患儿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并由暑气为害所致。
   1.体质因素 本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如未成熟儿或早产儿多见;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儿多见;或病后失调,气阴亏虚者等,不能耐受炎热气候熏蒸而发生本病。这是本病发生的内因。
   2.暑气为害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若能避开炎暑,病情可随之好转,说明暑气熏灼亦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生本病的外因。
   
  二、病理
 
   1.暑热蕴于肺胃、伤津耗气 暑热入侵,多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胃,伤津耗气。津液内伤致暑热更炽,耗气伤津更甚。气伤不化水,水液直趋膀胱而见发热、口渴、多饮、尿多、汗闭等症。汗与尿同属阴津,汗闭则尿多,尿多伤津必饮水自救,形成了汗闭、尿多、口渴多饮的病理循环。 
   2.气阴不足,上热下寒 若患儿素禀脾肾不足,外为暑热熏蒸,则可致病势缠绵,并见元气(阳)亏虚于下之下肢清冷,小便澄清频数无度等下寒(虚)之证,及虚阳浮越于上而发热、口渴等上热(盛)之证。
 
   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肯定,可能由于气候炎热时,发育不健全的体温中枢调节功能暂时失调所致,也有疑与病毒感染有关。 
   
  【鉴定鉴别】
 
  一、诊断要点 
   l.婴幼儿炎热的夏季长期发热,体温明显地随气温变化。
   2.一般情况好,无感染征象,体检和理化检查无异常。 
   3.秋凉后热退,或经空调设施,即可控制发热,预后良好。
  二、鉴别诊断 
   须与疰夏、消渴、湿温等病症鉴别。 
   1.疰夏 发病季节与之相似,但无长期发热等症。
   2.消渴 无发热,无季节性,一般多有较典型的消谷善饥等症。
   3.湿温 虽可有发热持续之症,但口渴不明显或渴不思饮,尿不多,且伴有湿阻脾胃或湿热蒙蔽清窍等其它明显症状。 
   此外,还须与西医学伤寒病、结核病、尿路感染、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儿童类风湿病的急性发热型等相鉴别。 
   
  【辩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 
   1.辨病位 暑热之气多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胃,故病之初即见肺胃热炽之证,为肺胃受病;若病势缠绵,因暑气长期熏蒸,或素体元阳不足,耗气伤津,.侧可由肺胃及肾,真阳不足而形成上盛下虚之证。 
   2.辨虚实 本病为暑气为害,而暑性酷烈,熏蒸肺胃易伤津耗气,故临床证候多虚实并见.病初暑伤肺胃以实证为主,若病程较长,为上盛下虚证时则以虚证为主.
   二、治疗原则
   以清泄暑热、生津益气为主。若病久及肾,真阴亏损、真阳不足则宜温肾清心,佐以潜阳固涩。
   
  [暑伤肺胃]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常在38~C~-40~C之间,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但显著地随气候而变,天气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降。伴口渴多尿,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病容不显,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乏力神倦,舌红,苔薄黄,指纹紫,脉数。本证多见于本病的初起或中期。除发热口渴等主症外,以或可见肺、胃两系的其它见症为要。或虽见乏力神倦,但患儿一般情况尚可,病容不显。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药用:竹叶、连翘、知母、石膏、荷梗、鲜西瓜翠衣、石斛、麦冬、西洋参(或北沙参代)、甘草等。
   若苔腻或厚腻,恶心呕吐或大便稀溏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苔花剥,可加用青蒿、鳖甲、生地等;若兼有感冒症状,亦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上热下寒]发热持续不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消瘦无力,食欲渐减,小便清长,下肢清冷,大便稀溏,舌质红或淡,舌苔薄,指纹紫红,脉沉数无力,慢性病容。本证多见于病程较长患儿,以下肢清冷,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沉数无力等下寒症为要。
  [治法]清上温下 寒温并用
  [方药]清上温下汤加减 药用:连翘、莲子心、玄参、花粉、桑螵蛸、益智仁、白莲须、附子等。亦可用人参白虎汤加味。若热较重,可加黄连、寒水石;口渴者加乌梅、白芍、甘草,下肢清冷较重,加肉桂、补骨脂;大便稀溏甚,可加炮姜、苍术、葛根等。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藿香正气水 用于暑湿伤脾证。
   2.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用于发热较高时。
   二、单方验方
   1.水牛角片(每片1。2g)1岁内每次3片,2—3岁每次4片,5岁每次5片,1日3次.用于退热。
   2.鲜西瓜皮、鲜荷叶各适量,煎水代茶饮。适用于轻证。
   3,蚕茧、红枣各20枚,乌梅5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多渴多尿而热度不甚高者.
   4.鲜马齿苋250g,每日1剂,水煎,多次分服。适用于轻证。
   三、食疗方药;
   1.荷叶童参粥 鲜荷叶半张、太子参15g,粳米lOOg,加水同煮粥,粥熟弃荷叶,分2次服。 
   2.马蹄银花饮,荸荠250g,金银花25g,荸荠去皮捣碎,绞取汁液,与金银花共煎沸。代茶饮。
   3。荷叶薏仁粥 鲜荷叶半张,薏苡仁20g,粳米50g,共煮粥,粥熟去荷叶,可加少许白糖调味服。适于苔腻者。
   4。二豆粳米粥 绿豆15g,扁豆15g,粳米50g。二豆加水煮至近熟,入粳米共煮粥,加少许白糖调味分服。
   四、针灸疗法
   主穴 足三里、中脘、肾俞、大椎、风池、合谷等,视病情行补泻手法,不留针。如元阳不足下寒者,针后加灸,每穴2~3分钟。每日针灸1次,7次工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并配以西瓜汁代茶饮。
   五、推拿疗法 
   方法: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推脾胃及三焦,清天河水,揉内庭、解溪、足三里、阴陵泉,摩气海、关元等.
   
  【预防保健】
 
  一、预防
   1.积极防治夏季小儿的常见疾病,增强小儿体质。,
   2.对患过夏季热的小儿,次年初夏起可用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2张,煎汤代茶饮。或易地避暑。 
   二、护理 
   1.居室要通风凉爽,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设备。
   2.高热时,可给物理降温。如温水浴(即用较体温低2℃的温水,每日浸浴2次,每次30分钟)等。
   3.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 
   4.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各家论述】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诸身热论》:“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慎勿妄为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粉粉之,赤摩膏涂之。除热汤,以白芷根苗、苦参等份为粗散,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暑证门》:“小儿伤暑,谓受暑复感风寒也。其症发热无汗,口渴饮水,面色红赤,干呕恶心,或腹中绞痛,嗜卧懒食,以二香饮治之,此内清外散之法也.若正气虚弱,当补正祛邪,以六合汤治之;若伤暑夹食,大吐泻者,以加味香薷饮治之。”
  《温病条辨·解儿难》:“夏月小儿,身热头痛,项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仍用银翘散,重加桑叶;咳嗽则用桑菊饮,汗多则用白虎汤;脉芤而喘则用人参白虎;身重汗少则用苍术白虎,脉芤面赤多言,喘喝欲脱者:即用生脉散,……病势轻微者,用清络饮之类,……但分量或用四分之一,或用四分之二,量儿之壮弱大小加减之。” 
  
  【现代研究】
 
  周平龙综述小儿夏季热的中医论治近况中关于分型论治方面,按传统分型有①暑伤肺胃(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或白虎汤加人参、黑豆,或用香薷饮加减);、②暑入阳明(选用白虎人参汤);⑧暑热夹湿(方宗白虎苍术汤);④暑伤气阴(可用麦门冬饮子加减,或用清暑益气汤化裁,或用加味玉屏风散;或选生脉散合秦艽鳖甲汤加减,、或生脉散合清骨散加减等);⑤上热下寒(方用清上温下汤,或用生脉散加味等);⑥气虚发热(选用钱乙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或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黑豆,或用白虎汤加人参、苇茎、黑豆等)。此外还有其它分型,如有人分肺脾气虚、阴虚、血虚、虫积疳积等囚型;有人分暑湿犯表及暑湿兼滞两端;亦有按暑热及消渴两类辨治;有人分消渴型和暑湿型;有人将本病按初、中、后三期论治;亦有将本病分为暑热伤肺,脾虚夹湿,下虚上实三型;更有将本病分为单纯夏季热和夏季热并发症两型等。
  史方奇分阴暑证,阳暑证和暑热夹食3型论治。阴暑证用银翘香茹汤(银花lOg,连翘、青蒿、厚朴、六一散各6g,北沙参、鲜荷叶各0g)r阳暑证用验方清暑参麦汤(南沙参、银花各9g,连翘、青蒿、黄芩、六一散各6g,鲜荷叶lOg,西瓜皮30g,生石膏12g);暑热夹食证以验方清暑消积汤(泡参lOg,金银花、荷叶各9g,麦冬、连翘、山楂、建曲、厚朴、六一散各6g,青蒿3g)。
  梁宏正等介绍梁剑波老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的经验。分伤食停痞型(自拟地金保和汤加味治之),伏燥伏火型(自拟加味川贝瓜蒌散治之),暑伤肺胃型(自拟育阴清暑二至生脉散治之),脾肾阳虚型(自拟附桂缩泉饮)四型论治,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万桂华报道辨证施治小儿夏季热316例。分暑伤肺胃型(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暑伤脾虚型(用清暑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上盛下虚型(用清上温下汤加减)三型治疗,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6.3%。
  赵秀清辨证论治小儿夏季热22例。分暑伤肺胃型(16例),脾气不振型(6例)治疗疗效满意。并认为本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因此除给予养阴益气扶正治本外,尚需重用香薷、生石膏等清热解暑之品。但对有汗者香薷用量宜轻,待汗出烧退即应停用。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需根据病人体质虚弱不同,给予固本治疗。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味,脾气不振者用七味白术散加味,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
  蒋俊认为中医辨治本病疗效甚佳。分暑伤肺胃型,用清暑益气汤;暑入阳明型,用白虎加人参汤;暑热夹湿型,用白虎加苍术汤;暑伤气阴型,用麦门冬饮子加减;暑热上盛下虚型,用清上温下汤;暑热脾阳不振型,用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化裁。并应注意护理和预防。
  孙海龙报道以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暑热症,效果显著。治疗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麻黄3g,生石膏lOg,杏仁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高热发惊者加蝉蜕、僵蚕各5g以清热定惊;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谷芽各5g健胃消食.
  侯薇报道用达原饮治疗小儿夏季热35例,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均服达原饮加味。组成:槟榔、厚朴各9g,知母、白芍、黄芩、青蒿各lOg,草果仁、香薷、甘草各3f2T。水煎,温服,4小时1次,不分昼夜。并认为由于笔者所处省分在亚热带,热带高温而潮湿,故小儿患夏季热时常夹湿邪,若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治疗,养阴滋腻,仅使病情缠绵,故改用达原饮辛开达邪,辟秽化浊,清热解毒,祛暑化湿,取得满意疗效。
  罗道揆报道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100余例,无不应手取效。临床若辨其尿清如井泉水,无臊臭气,四肢不温,苔白干,质不红,即可大胆应用金匮肾气丸加黄芪及枸杞子、覆盆子、桑螵蛸、菟丝子等补气固肾之品则效验更佳。轻者10剂,重者20剂左右,即可根治。本方功用类似清上温下汤,但其滋阴温阳之功更优,故虚多热少之夏季热,用之必效。若实多虚少,尿臊唇赤者,仍以清暑益气,清上温下汤为佳.C93周平龙综述本病的针灸治疗。有人选大椎、曲池、十宣为主穴,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为备用穴。手法均为泻法,强刺激不留针,配十宣点刺放血,足三里留针20分钟,8例中两次治愈3例,3次治愈4例,4次治愈l例:又有人用针灸治疗本病12例,均获痊愈。取穴:足三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配太溪;烦躁、睡眠不安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大便溏泄.配天枢、气海(针后加灸)及灸神阙穴;精神萎靡,食少面黄,肢端厥冷配关元、脾俞(针后加灸)。方法是28号不锈钢针,快速进针,得气后视病程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针。如元阳不足者,针后加药条灸,每穴2—3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最新专题
· 夏季热中医辩证论治· 小儿夜啼中医辩证论治
· 小儿腹胀中医辩证论治· 小儿呕吐中医辩证论治
· 滞颐(流涎)中医辩证论治· 口疮中医辩证论治
· 鹅口疮中医辩证论治· 小儿肺炎中医辩证论治
· 小儿咳嗽中医辩证论治· 小儿肺痈中医辩证论治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20,版权所有 老中医一对一 laozhongyi.yiduiyi.Net.CN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