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陈修园》
《陈修圆医书全卷》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11-19  来源:  发布:laozhongyi
 
 

aZw老中医

               本照片版权归本站独家所有,不得转载,擅自转载要服一却法律责任aZw老中医

陈修园  名念祖,字修园,号良有、慎修,以字行。福建长乐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榕城(今福建福州)。中医学。aZw老中医

 aZw老中医

陈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博学通医的祖父陈居廊抚养。陈修园7岁能背诵经文,14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兼习医学。19岁举秀才,20岁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兼课生徒。后为求深造,又负笈赴榕城鳌峰书院,受业于孟超然,攻经史,研岐黄,并开始撰写《伤寒论浅注》。以后行医于福州南台,并传授医学于族侄定中等。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后北上会试,不第而留寓京师。适值光禄寺卿伊朝栋患中风,昏迷不醒,手足不举,群医束手,陈氏投以大剂而治愈,于是名闻燕京,求医者盈门。岭南名士二戴(戴均元、戴衢亨)赞誉陈氏为当时第一儒医。军机大臣和坤病足痿,亦经陈氏施治而愈。和氏欲强留其于馆中,并允荐陈为太医院院使引诱之,陈氏固辞弗就。是年秋,托病南归故乡,出任长乐吴航书院山长,既教学生以《四书》、《五经》之儒学,亦授以《灵枢》、《素问》等医学。两年后又赴泉州任清源书院讲习,师事名医蔡宗玉先生。1800年又上京会试,蒙恩赐赴保阳,次年任威县知县,后曾赴保阳、高阳等地救灾,继升同知知州,一度曾代理正定府知府。在任时能善体民情,不事鞭挞,遇事善断,颇有贤声。如1801年在威县时,得知直隶妇女多患“阴挺”(子宫下垂),为之研制内服外敷方,救治甚多。恒山夏雨成灾,陈氏奉旨勘探灾情,发现当地温疟流行,误于医而死者甚多,乃按辨证分型,制成丸药三种,遍施城乡百姓,并告以对证选服法,治人甚众。尚于公余采方108首,编为歌括,付梓刊印,使医家能按法治疗,救人无数。其时,陈氏个人却因积劳成疾,得寒厥证而诸医束手,当他夜半神志略清时,自拟一方,服药两剂得愈。次年,直隶省制台熊谦病中风,陈氏处以黄芪五物汤常服,并以补肾养肝之丸调理得痊,深为熊氏所嘉许。是年,陈氏之《新方八阵砭》(原名《景岳新方砭》)付梓;入秋,陈母病逝,遂回籍守庐。他所著《时方妙用》和《时方歌括》各四卷亦于此时刊行问世。继而并在榕城刻印《医学三字经》、《神农本草经读》等书。aZw老中医

1808年陈氏又晋京补阙,仍赴保阳供职。公余取《伤寒论》原文重予注释,又以韵文体编撰《长沙方歌括》。为了纠正当时庸医误药杀人之弊,陈氏又著《医学实在易》,以引导学医者入门。aZw老中医

1810年秋,陈氏在高阳救灾时,遇天津尹丁攀龙来访。陈氏见丁氏面色黧黑,睑肿鼻青,遂告称:你患有水饮病挟肝气,如马上治疗可愈,若拖延至20日后,则病危殆,即使庐医扁鹊也难挽回。丁氏怪其言而不信,后果发病,虽延陈氏诊治仍无效。aZw老中医

1819年,陈氏已67岁,倦于宦海浮沉,遂以年老乞归乡里。返闽后,住在榕城嵩山井上草堂,各地趋前求教者日众。他亲自教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兼论各家学术之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生平勤于著述,于医学普及尤有突出贡献。1823年因右胁部生一疮疡,久治无效而逝于榕城,终年71岁。后归葬于长乐眉溪村前山麓。aZw老中医

陈氏虽曾为官多年,但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大于政绩。陈氏生当清代乾嘉盛世,其时朝廷提倡八股文,又大兴文字狱以限制异说,考据学风充斥于典籍之编修。当时医界受此风气影响,也出现了以注释、疏证经典作为医著之重点。陈修园的思想和著述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他的论著中,还是敢于表述个人见解的,如他在《医学实在易》中有一处提及“御纂《医宗金鉴》云‘中风客忤便闭里实者,仲景用备急丸’,可知无汗表实者不当用备急丸通里,当用还魂汤以通表也”,就是一例。aZw老中医

陈修园在学术上受张隐庵、高士宗的影响较大,注重古代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故有人指责他“尊经泥古”。实际上,陈氏尊经是实,但不泥古。因在当时,陈氏的不少同道,不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临证之际理法不明,片面追求时髦方剂,殊多流弊。有鉴于此,陈氏认为:“医道之不明也,皆由于讲方而不穷经之故。”所以他苦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作,认为“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获”(《医学三字经》源流第一下注),遂撰著以补偏救弊。至今,《内经》、《伤寒论》等仍是学中医者必读之经典,陈氏之尊重经典无可厚非,而这种通过经典著作之学习以掌握治病之理法,从而指导临床,对提高学术水平无疑是有帮助的。尽管陈氏尊古,但他对后世各家的长处也并不是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如他的《医学从众录》一书,就是集各家精华发挥而成;他曾批评过金代医家李杲用药驳杂,但又认为李氏之“惟以脾胃为重,故亦可取”;他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持批评态度,但又推崇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为脉诊最佳之作。而陈氏的《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两书中收载的108方,也大多是唐宋以来的时方,并在加减应用方面,则有所创新或阐发独到的见解,如治疟用小柴胡汤加常山,就是他灵活变通,并非泥古的一个例子。他还说,有能读薛立斋、王金坛、赵养葵、张景岳、张石顽、李时珍、李士材,喻嘉言八家之书即为不凡之士,尚可与言。盖此八家虽未能合《内经》之旨,仲师之法,而书中独得之妙,亦复不少。说明他虽尊古,但也适当吸取各家之长。aZw老中医

陈氏对医学的突出贡献在于普及。清代除《医宗金鉴》为法定的医学教科书外,陈修园医书16种可算是中医的自学丛书。我国长江以南以这些书自学或传授者不少。因而其著作多畅销,不少书商甚至把其他医家的著作编入,以谋取厚利,如另有陈修园医书18种、21种、24种、32种、48种,乃至72种等,可见其影响之一斑。陈氏的医书包括从基础到临床,以《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并有医学入门著作《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等,灌注了陈氏的心法和经验,且大都用通俗浅显的文句,赋以韵脚,或作歌赋,便于习诵。而其内容又都深入浅出,切于实用,有利于自学,因而对医学的普及教育有推动作用。他的医学弟子达20余人,也是他育材树人的结果。他在教学方面,强调“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以及“惟其熟而巳,熟则生巧,自有左右逢源之妙”(《医学从众录》)的教学思想。aZw老中医

陈修园治学严谨,所撰《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两书,稿均三易,寝馈数十年弗倦,因而《清史稿·艺术列传》陈氏评传中称誉他的著述“多有发明,世称善本”。在他病危时还不忘著述,曾对其子陈元犀说:我数年所著之书尚未完备,即霍乱吐泻二条亦须重补,应录取仲景理中汤、孙思邈治中汤,以正群言之失等。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后学钦佩和学习。aZw老中医

在学术观点上,陈修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是继张志聪、张锡驹之后最有影响的一家维护旧论派,即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是有功千古的,反对方有执等的错简说。在具体研究上,陈氏将六经辨证采取分经审证论治法,有纲举目张之用。如将太阳证分为太阳经证、腑证和变证三类,而其小注和原文可以连读,也可以分读,使经旨更为明畅,并编以歌括,便于后学记忆习诵,因而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理解很有帮助。在临床上,陈氏治杂病重温补脾肾,不喜寒凉滋阴,也有其特色。《时方妙用》中治痨证就体现了这一见解。他说:“寒凉之药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惟滋阴降火及不凉不温之品,最是误人。……余素不喜寒凉,姑以寒凉方之不可弃者列”,他认为,如滋肾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汤等,虽寒凉,且能培补生气,为痨门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权用。而其言保元方、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归脾汤等则“补虚退热,进食除疾,止血极验”;附子理中汤、近效术附汤等等,有“益精气,扶元气,补火以致水之妙”,前类方属甘温补脾,后类方甘温补肾,可见陈氏之重脾肾,善温补。aZw老中医

陈修园在为官期间,仍热爱中医事业,关心百姓疾苦,如在《伤寒论浅注》(跋语)中说,“文章报国,尚挟时命而行,而能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又在《医学实在易》(凡例)中说:“昔贤为秀才时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余于辛酉孟夏(1801年),试令畿辅……因思补缺尚无定期,三十余年从事于医,若能以此道公之于人,亦可以起■札而福苍生,盖以有待不若无待也。”故在为官时常以医术济人,特别在恒山救灾时,还制药施方于百姓、医生,以救温疟,在直隶时研制方药以治妇女“阴挺”。但陈氏也有封建文人的陋习,自视甚高,所撰医书中每多诟责前代医家之句,此种陋习自不足取;他好骂人,但也好学人,能择善而从,则为其优点。如他骂得最多的是张景岳,有《景岳新方砭》一书,但其治咳嗽,却以景岳的六安煎为治外感咳嗽第一方。据说陈氏在40岁以后,日益谦虚。aZw老中医

陈修园的著作有《灵素节要浅》12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1卷等16种,合刊为《南雅堂医书全集》,清代以后多次重刻,有版本20余种。aZw老中医

 aZw老中医

  aZw老中医

 aZw老中医

原始文献aZw老中医

[1](清)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全集,文奎堂刻本,1865。aZw老中医

研究文献aZw老中医

[2]赵尔巽等:清史稿·第46册,中华书局,1977,第13872页。aZw老中医

[3]宋大仁:清代名医陈修园传略,中医杂志,1955,5,第55—56页。aZw老中医

[4]陈国清:清代名医陈修园,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1,第40—42页。aZw老中医

[5]林亦歧:长乐陈修园先生年表,新中医药,1957,12,第41—48页。aZw老中医

[6]邓铁涛:试论陈修园,新中医, 1979, 2,第20—22页。aZw老中医

[7]王履康:陈修园小传,福建医药杂志,1980,6,第25—29页。aZw老中医

[8]黄永融:杰出的中医学家陈修园,福建医药杂志,1980,6,第30—33页。aZw老中医

[9]叶锦先:试论陈修园其人其术,江苏中医杂志,1982,6,第4—6页。aZw老中医

[10]谭日强等:陈修园学术思想之研讨,福建中医药,1985,1,第6—9页。aZw老中医

[11]施仲安:清末杰出的中医教育家——陈修园,福建中医药,  1985,1,第9—11页。aZw老中医

[12]傅瘦生:对陈修园学术的研究与评价,福建中医药,1986,6,第2—5页。法律责任aZw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陈修圆医书全卷》
  最新专题
· 《陈修圆医书全卷》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12,版权所有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