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疾病辩证 > 心脑病证
早搏的中医辩证论治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3-15  来源:老中医  发布:laozhongyi
 
 

  早博中医称之为心悸,怔忡,眩晕,脉结代。常见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素体虚弱,劳伤心脾,年老脏气虚弱或久病等。O3l老中医

  西医称过早搏动又为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早搏,是较基本心律提早的异位心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正常人、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以发生。常见因素有: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药、氯仿、环丙烷等药物因素;冠心病、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O3l老中医

  【病因病机】
  1、心气不足 年老脏气虚弱,劳倦、思虑过度,暗耗心气,或久病体虚,气血双亏,心血乏源;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脉运行,血行不畅,心脉受阻而为本病。
  2、心血不足 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暗耗心血,脾运失职,气血运化不足;或久病体弱,血液耗伤;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为本病。 
  3、心阳不振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衰弱,不能温养心脉,心悸不安。故有“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惊也”(《伤寒明理论》)。 
  4.心脉瘀阻 脉痹不已,内舍于心脉;或心阳不振,血运不畅;或心血不足,脉道不足;均可引起心脉不畅,瘀阻而为病。 
  5、痰热扰心 平日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运化不利,食积而化为痰热;气郁之火,灼的津成痰;或外感热邪,炼液成痰,痰热内盛;痰火相搏,扰乱心神,发为本病。
  【辩证施治】
  本病多由他病日久,发展而成,要认清原发病发展成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以利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引起本病的因素有虚有实,虚可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实证有气滞、痰浊、血瘀等,要分清虚实及气血阴阳而治之。
  [心气不足]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胸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不通则心失所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气虚上窍失养则头晕;气虚,津不固,则自汗:动则耗气,故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为心气虚,脉道不充之象。
  [治则]益气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姜。方中以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以助气生;生姜性温,有通阳复脉之功。若兼有血瘀,症见胸憋闷痛、口唇紫暗者,加丹参、檀香活血通络。若气虚及阳,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荜澄茄以温阳。若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薏仁、炒白术、砂仁以健脾利湿。
  [心血不足]证候: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治则]养血安神
   [方药]养血安神汤(经验方)加味。药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鸡血藤、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方中以熟地补血为主;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党参补气,配补血药使气旺血生;鸡血藤养血活血;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 
  [心阳不振]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皎白,形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则心悸不安;胸阳不足,则胸闷气短;心阳虚,血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皎白,形寒肢冷;阳气不足,则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均为心阳不振之象。 
  [治则]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味。药用桂枝、甘草、附片、龙骨、牡蛎、人参、白术、丹参。方中以桂枝、甘草、附片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惊;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丹参活血养血,血行则气得补。若瘀血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之品。 
  [心脉瘀阻]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阻则胸闷不舒;瘀阻心脉,则心前区刺痛;瘀血属阴,夜亦属阴,入夜瘀血加重,故入夜尤甚;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均为心脉瘀阻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加味。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龙骨、牡蛎。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龙骨、牡蛎镇心神。若兼气虚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益气。若兼阳虚者,去香附、青皮,加淫羊藿、附片、肉桂等温经助阳。 
  [痰热扰心]证候: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痰热内盛,阻遏心阳,扰乱心神,则心悸胸闷;痰浊上泛清窍,则眩晕;痰浊中阻,胃气不降则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均为痰热内扰之象。
  [治则]清热化痰,清心安神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味。药用瓜篓、黄连、半夏、竹茹、生姜、陈皮、枳实、紫石英,灵磁石、远志。方中以瓜萎清热化痰,通胸隔之痹;黄连清热降火;半夏降逆和胃;竹茹、生姜清热化痰,和胃上呕;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紫石英、灵磁石、远志宁心安神。
加减:若兼有气虚者,去积实、竹茹、生姜,加党参、白术、菖蒲等益气豁痰、养心安神之品。
  【针灸按摩】
  (1)体针疗法:主穴:内关、神门、夹脊胸4~5(或心俞、厥阴俞),每次选用1~2个穴位。配穴:气虚加膻中、足三里;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安眠或肾俞;心脉痹阻加膻中或隔俞或三阴交。
方法:患者取卧位,用30~34号1寸半不锈钢针,用转法合提插法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留针10~20分钟。脉促、胸痛明显者,须用泻法间歇运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取心穴、神门、下脚端、皮质下、肝穴、肾穴、耳迷根、脑点,每次选4~5穴,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捻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独穴疗法:内关:取双侧内关穴,用30号1.5寸不锈钢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其它疗法】
  1、气功 : “哈”字养心功,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先以鼻吸气入腹,同时双手掌心向上,自小腹沿任脉向上升起,经颈侧上风池过头,使双后背相贴于百会上方,此时吸气已满腹,然后闭气片刻,接着以口呼出,同时发哈音,双手亦随之转腕而向正南方推出,并徐徐落下,直至回归原位,气尽呼出。此时稍停片刻,接着再吸气入腹重复上述动作。共作5~6次为一节功夫。收功以双手轻轻拍打周身,自由散步。
  2、食疗:对缺钾患者,应以富含钾的饮食,如鲜桔汁、水果、蔬菜、肉类等;缺镁时,应食谷类、绿色蔬菜和硬壳类,如花生、核桃等;器质协心脏病人可按其原发病的食疗而进行。
  【预防保健】
  1.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酒,减少本病的诱发因。
  2.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外感,按时服药,巩固疗效。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狂病· 癫病
· 痫病· 老年痴呆症
· 失眠· 脑中风
  最新专题
· 心悸中医辩证论治·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辩证
· 脑梗塞中医辩证论治· 脑出血中医辩证论治
· 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治· 早搏的中医辩证论治
· 心绞痛西医综述· 高血压西医综述
· 风湿热性心脏病西医综述· 心肌梗塞西医综述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20,版权所有 老中医一对一 laozhongyi.yiduiyi.Net.CN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