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胃肠肝胆 > 肝胆胰腺 > 胆囊炎
中医治疗黄疸经验分析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6-11  来源:老中医  发布:laozhongyi
 
 

   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黄疸病辨治大胆创新,“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以上是治疗黄疸的思路和方法。dHb老中医

 
  病案1
 
  患者,女,43岁,1998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身黄、尿黄5周余。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腹不适,即在街道医院注射“止痛针”1支(具体不详)。2~3天后发现面目黄染、尿黄,且不断加重,伴胃脘隐痛,并出现陶土色大便1次,到北京某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检查HBsAb(+)、HBcAb(+)、HBeAb(+),其余病毒病源学检查均为阴性。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胆囊内胆汁瘀积,脾稍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治疗1周余,黄疸继续加重,于是出院在某院服中药汤剂,1个月后病情依然如故,遂慕名来关幼波处就诊。
 
  自述呃逆、纳差,食后胃脘堵胀,两胁胀满,大便干、难解,尿黄赤如酽茶,乏力,夜寐欠安。闻其语声低微、口中恶味,观其面色黯黄无光泽,巩膜色金黄。舌质暗,苔白稍厚,脉沉。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61U/L,总胆红素(TBIL)410.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4.1umol/L,碱性磷酸酶(ACP)131IU/L,总胆汁酸(TBA)150u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1U/L。
 
  证属肝胃不和,血分湿热,痰瘀阻络。治宜舒肝和胃,清利湿热,活血化痰。
 
  处方:党参10克,醋柴胡10克,茵陈2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0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白蔻仁6克,泽兰20克,金钱草10克,草河车10克,车前子10克,郁金10克,藕节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自觉胁胀、呃逆减轻,仍纳差,脘堵,黄疸如前。
 
  前方加强理气活血之功,加白茅根30克,赤白芍各15克,郁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服法同前。
 
  又服14剂后,尿黄、身黄明显减退,面部晦暗之色渐转明亮,脘堵胁胀已消,纳食明显增加。复查总胆红素(TBIL)68.21umol/L,直接胆红素(DBIL)54.1umol/L。此邪气渐退、正气已虚之象,治疗逐渐增加益气健脾之剂。
 
  先用生黄芪30克,逐渐加至生黄芪120克,予冬虫夏草5克,西洋参10克同服。15天后黄疸尽退,纳食正常,面色转红润,复查胆红素、肝功能均正常。改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剂巩固1个月,病获痊愈。
 
  病案2
 
  患者,男,36岁,1999年6月1日初诊。
 
  主诉:黄疸半月余。患者1个月前曾发高热2天,到某院门诊诊治,服中西药(具体不详)3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全身出现黄染,尿色深黄如茶,即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105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4umoL/L,肝功能基本正常,甲肝抗体(+),余病毒检查均阴性。行逆行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住院15天,经治疗效果不显,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600umol/L以上,遂来北京中医医院就诊。
 
  患者述乏力重,自汗盗汗,尿深黄,大便色发白或稀而不爽,每天3~4次,全身皮肤瘙痒,纳食尚可。舌质暗,苔白厚,脉沉弦。
 
  证属气虚湿热阻滞,胆道不利。治宜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利胆退黄。
 
  处方:生黄芪100克,茵陈10克,藿香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泽兰10克,金钱草10克,车前草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蒲公英10克,猪苓10克。
 
  服药40剂后,黄疸明显消退,乏力减轻,自汗、盗汗止,皮肤瘙痒仍如前。复查总胆红素(TBIL)113umol/L。前方加强凉血燥湿之力,加地肤子、苦参、苍术。
 
  又服20剂,患者皮肤瘙痒渐瘥,肝区稍不适,胸闷,下肢沉重。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降至42umol/L。上方去地肤子,加白术、旋覆花、生赭石加强健脾燥湿、化痰活血作用,继服20剂后,黄疸全消,小便色正常。复查胆红素均降至正常。再加茯苓、青皮、白芍扶其阴,固护脾胃,巩固治疗,以获全效。
 
  病案分析
 
  重视辨证,首先分清虚实
 
  病例1两胁胀满,食后胃脘堵胀,呃逆纳差,属肝胃不和。治疗在疏肝和胃的基础上清利湿热,活血化痰退黄。首方即用旋覆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白蔻仁、郁金重镇降逆,理气和胃。
 
  病例2乏力重,自汗盗汗,大便稀,每天3~4次,证属正气亏虚,治疗补气扶正为重点,兼清利湿热、活血利胆。首方重用生黄芪100克,补益正气;以杏仁、橘红和胃化痰,时刻顾护胃气,缓缓图之;旋覆花、生赭石重镇之力过强,恐伤正气,待正气渐复后才用。关幼波先生在具体的辨证指导下加以施治,分清虚实抓重点,获得奇效。
 
  解毒活血化痰,贯彻始终
 
  黄疸或为外感湿热疫毒,或为湿热内蕴,日久酿毒,湿热夹毒胶固难解,瘀阻血脉而发病。湿热邪盛助其毒势,毒盛湿热鸱张,两者成为互助之势。毒邪不去,湿热难解,黄疸难消,故退黄必解毒。黄疸为湿热瘀阻血脉而成,病在血分,故治黄当从治血入手,活血凉血。湿郁化热,热煎液成痰,痰阻血络,血液瘀滞,而致痰瘀互结,气机阻滞,脉道不通使黄疸加重,故治黄必化痰,化痰又当结合理气、活血之法。病例1中以旋覆花、生赭石活血化痰降逆气;杏仁、橘红化痰和胃;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藿香醒脾,助水湿运化;黄芩、草河车清热解毒;泽兰、郁金、藕节、香附活血行气;车前子利水湿;金钱草、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病例2中以生黄芪益气运化水湿,通行血脉;茵陈、车前草、蒲公英清热解毒,祛湿退黄;杏仁、橘红化痰和胃;白芍、当归养血行血;柴胡、香附、泽兰、白茅根、藕节理气活血兼利血分湿热。两例虽然辨证不同,治法各异,但都离不开解毒、活血、化痰,终使黄疸得以消退。
 
  后期扶正祛邪,以治根本
 
  疾病后期,邪退正衰,关幼波强调加强扶正作用,使正气恢复,邪气尽除,斩草除根,以防邪气死灰复燃,达到根治的目的。病例1在邪退过程中,逐渐加重补益药物,先用生黄芪皮,后改生黄芪,不断加量,最后加冬虫夏草、西洋参补肾益气。病例2始终以扶正祛邪并行,后期合用健脾和胃固营的茯苓、青皮、白术、白芍以收全效。
 
  重视气血辨证,倡导八纲结合气血的“十纲辨证”是关幼波的基本学术思想。慢性疾病、疑难疾病从“痰瘀”论治,是关幼波的经验特点。针对黄疸,关幼波认为,该症系湿热入于血分,痰湿瘀阻血脉,胆液外溢而发病,强调应从血分论治,在活血解毒、化痰通络基础上辨证施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最新专题
· 中医治疗黄疸经验分析· 慢性胆囊炎的家庭自疗
· 胆囊炎、胆石症· 什么叫胆囊炎?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20,版权所有 老中医一对一 laozhongyi.yiduiyi.Net.CN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