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五官 >  > 分型论治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2-24  来源:  发布:laozhongyi
 
 

一、鼻中隔血肿

  鼻中隔血液供应丰富。鼻中隔软骨骨折或脱位,鼻骨、筛骨、犁骨骨折常使鼻中隔骨膜或软骨膜下积血而形成血肿。鼻中隔手术止血不彻底或血液病、血友病也可引起鼻中隔血肿。syM老中医

【诊断】syM老中医

1.有外伤、手术及出血性疾病史。syM老中医

2.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对称性半圆形凸起,粘膜表面光滑,触之质软,不痛。syM老中医

3.持续性鼻阻,一侧或双侧渐进加重,鼻额部胀痛,鼻背有压迫感,鼻梁前部皮肤感觉反应迟钝。syM老中医

4.鼻中隔粘膜凸出处穿刺抽吸有血。syM老中医

5.鼻中隔血肿应与鼻中隔脓肿、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粘膜肥厚相鉴别。syM老中医

【治疗】syM老中医

  诊断确立后,应尽快引流,以防感染致软骨坏死、吸收,最终形成鼻梁塌陷。syM老中医

1.鼻中隔血肿的早期或血肿较小,可穿刺抽出积血后粘膜外填塞压迫。syM老中医

2.鼻中隔血肿较大或时间长,有凝血块时,应在血肿底部切开粘骨膜,清除血液及血块。血肿腔放置引流条压迫。syM老中医

3.鼻中隔术后形成血肿者,经原手术切口分开粘骨膜至血肿腔,去除血凝块及残留的碎骨渣,以滴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清洗术腔,也可用凝血酶10000单位溶于3ml生理盐水,灌注于血肿腔内20份钟后排出。鼻中隔两侧填塞24小时后取出。syM老中医

4.用广普抗生素,预防感染。syM老中医

5.如鼻中隔软骨已坏死吸收者,须在炎症消退后作矫形手术。syM老中医

二、鼻中隔脓肿

鼻中隔脓肿常为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或鼻周邻近组织的感染而形成。syM老中医

【诊断】syM老中医

1.全身及局部症状:发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尖、鼻梁红肿,痛。syM老中医

2.前鼻镜检查:两侧鼻中隔对称性隆起,暗红色,触痛并有波动。syM老中医

3.鼻中隔粘膜下穿刺有脓液吸出。syM老中医

4.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脑膜炎和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syM老中医

【治疗】syM老中医

1.切开引流:鼻中隔粘膜表面用1%地卡因棉片麻醉,在鼻中隔前下方切开粘骨膜,清除坏死软骨。必要时在对侧粘膜另一平面做第二切口,以利引流。syM老中医

2.脓腔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橡皮引流条2天,如有出血则鼻腔填塞。syM老中医

3.大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切开脓肿的当时行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syM老中医

4.积极治疗鼻周邻近组织的炎症,消除病因。有并发症者需进行治疗。syM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慢性鼻炎
  最新专题
·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鼻出血· 鼻息肉
· 变态反应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12,版权所有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