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脑血管 > 脑血管 > 脑出血
缺血中风 (西医病名:缺血性脑血管病)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4-02  来源:  发布:laozhongyi
 
 

SBf老中医
    缺血中风指因瘀痰入脉,阻塞脑络所致。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偏盲,失语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SBf老中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SBf老中医

SBf老中医
[诊断依据]SBf老中医
    1.慢性起病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较多。常有风眩、脑络痹、消渴等病史。多在夜间睡眠或休息等静态下发病。急性起病者,多见于青壮年,常有心痹、心瘅、厥心痛、流注等病史,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SBf老中医
    2.发病之前,少数有头痛眩晕等先兆症状。病发后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或语言謇涩,口眼㖞斜,感觉障碍等。病轻者仅动作笨拙、步态不稳,或为短暂性发作而不留后遗症。一般无意识障碍,或仅短暂神志不清,个别有昏迷。SBf老中医
    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一般无明显改变。 SBf老中医
    4.脑脊液一般无色透明、压力正常;头部超声波检查一般无中线波移位;CT扫描可显示低密度的梗塞区。SBf老中医

SBf老中医
[鉴别诊断]SBf老中医
    1.出血中风:血压明显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常呈血性,意识多有障碍,头部CT检查可见出血区密集增高的血肿。SBf老中医
    2.脑瘤:病情呈进行性而非发作性,有渐起头痛等症,并伴见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头部CT可鉴别诊断。SBf老中医
    3.痫病:突发昏仆,移时自醒,醒后不留后遗症,反复发作,脑电图、超声波、CT等检查可以鉴别。SBf老中医

SBf老中医
[辨证论治]SBf老中医
    1.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腻,脉弦滑。化痰熄风。SBf老中医
    2.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痿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言謇涩,头晕头痛,舌淡嫩,脉弱而涩。补气行瘀。SBf老中医
3.血虚动风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苔薄白,脉弦。养血熄风。SBf老中医
    4.阴虚动风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眩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拘急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滋阴熄风。SBf老中医
    5. 大肠热结证:突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形体壮实,便秘腹胀,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干,脉沉弦。清热攻下、平肝熄风。SBf老中医
    6.瘀阻脑络证:舌强语謇,口眼蜗斜,半身不遂,并见头部刺痛,头晕目眩,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化瘀通脑。SBf老中医

[其他治疗] SBf老中医
    1.应针对其原发病如风眩、脑络痹、消渴、心痹、流注等病进行相应治疗。SBf老中医
    2.症状严重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吸痰、导尿,定时翻身等,必要时气管切开。SBf老中医
    3.给予低盐低脂饮食。SBf老中医
    4.针灸疗法:SBf老中医
    (1)体针疗法: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天柱、尺泽、委中等穴。语謇加金津、玉液放血;口歪流涎,配颊车透地仓、下关透迎香;上肢取肩醪、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血压高加内庭、太冲。SBf老中医
    (2)耳针疗法:取皮质下、脑点、心、肝、肾、神门及瘫痪相应部位,3~5穴/次,中等刺激,15~20分钟/次。SBf老中医
    (3)头针疗法:取对侧运动区为主。SBf老中医
    5.单方验方:SBf老中医
    (1)水蛭粉,2g/次,3次/日,口服。SBf老中医
    (2)黄连3g,栀子10g,黄芩10g,黄柏10g,全蝎3g,鸡血藤15g,1剂/日,水煎服。 SBf老中医
    (3)臭牡丹15g,全蝎3g,1剂/日,水煎服。SBf老中医
    6.西医在缺血中风急性期可适当脱水治疗,尚可用血液稀释疗法,血药扩张药,钙通道阻断剂等。 SBf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最新专题
· 脑出血中医辩证施治· 缺血中风 (西医病名:缺
· 哪些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病·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 脑血管病医疗模式正在转· 脑出血内科治疗进展及我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12,版权所有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