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首次在全国进行的中医基本现状全面调查显示,在中医药事业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医管理体系、中医机构不健全;农村乡镇中医人才缺口巨大;中医特色淡化,中医学术继承不足,中医西化、中医人才短缺等问题。yEn老中医在线
健全中医机构是关键yEn老中医在线
据笔者了解,党的中西医并重方针出台已20多年,但在省级中医药管理机构中,全国只有四川省是与卫生厅分开独立运行,82%的市县还未能设立中医行政管理机构。农村乡镇是百姓最需要中医药的地方,但乡镇的村卫生室大部分以西医为主,有中医人员的村卫生室很少。因此,要发展中医必须彻底改变中医的从属地位,给中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yEn老中医在线
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根本yEn老中医在线
在1954~1964年,全国各省市相继组建了中医院校,选拔民间中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人员任教。按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以中医药为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yEn老中医在线
在此期间,国家统一发文招收了两批传统中医方式培养的中医药学徒。中医学徒学习课本以四大经典加四小经典为主,并选读历代医籍。上有院校教育,下有中医学徒,背经典书声琅琅。当时的中医教育可谓是轰轰烈烈,出现了前所没有的景象。yEn老中医在线
可是后来,中医院校教学逐步西化,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课程设置西医占大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乏中医药临床技能,而1964年以前的中医人员大多年逾古稀。笔者认为,中医院校教育西化,忽视中医传统传承方式,是中医乏人乏术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医,人才是根本,中医教育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摇篮,完善中医教育刻不容缓,以前的成功经验仍可借鉴。yEn老中医在线
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是基础yEn老中医在线
笔者走访调查了几个乡镇,其中有一个乡镇,解放初期有中医诊所40多家,有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眼科等中医专业人员40余人。现在人口增加了3倍多。在国务院的22号文件发布之前,该乡镇没有一家中医院,没有一个中医诊所。从业人员只剩下卫生院一名中医。由此可见农村乡镇中医人才缺口巨大。yEn老中医在线
要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yEn老中医在线
一是动员老中医从城市退休后,回到乡镇服务于农村百姓。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城市退休老中医回到农村乡镇开办中医诊所。二是鼓励城市在职中医人员到乡镇村办中医服务机构,多点执业。三是对原有乡镇老中医退休后,管理部门应主动送证上门,让其在居地开设诊所。四是国家统一发文鼓励乡镇在职中医、退休老中医多带中医学徒。五是将毕业学生分配到乡镇,而且国家财政拔款,优先扶持乡镇,帮助建立乡镇中医院。广大农村有了中医人才与机构,农村乡镇中医药事业就发展了,基础夯实了,党的中医药事业必然会快速发展。yEn老中医在线
继承创新是发展必由之路yEn老中医在线
继承与创新,继承始终是基础。《伤寒论》自序中说:“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不继承,何以能创新,不继承,中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当前中医乏术严重,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继承不够。yEn老中医在线
抗击病魔离不开中医。在抗击“非典”等疫病成功后,国家对中医重申了继承创新的发展方针,可见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因此,作为中医人必须重读经典,勇于临床,将前人遗留下来的深厚中医理论,宝贵的临床经验不折不扣地继承下来。yEn老中医在线
创新是吸收现代科技,现代检测手段为中医所用。如《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脉结代心动悸,为仲景诊脉所得,时隔2000年的今天,验之临床,确有是脉症,现代的听诊器,心电图也可以查出来,与脉诊互参,诊断更为精确。yEn老中医在线
此外,继承中医诊法,并融入现代科技现代检测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际;坚持辨证施治原则发挥中医优势;坚持使用中药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为百姓解除疾苦,这些都是不少老中医所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真正的中医人一定要在努力继承的前提下跟上时代的步伐。yEn老中医在线
yEn老中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