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胃肠肝胆 > 胃肠食道 > 慢性肠炎
慢性肠性的分型治疗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11-19  来源:老中医  发布:laozhongyi
 
 

Glj老中医
  本病的病因可能与精神、饮食、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病理改变纤维肠镜可见肠管痉挛,充气激惹性疼痛,黏液分泌可能增加或可见极轻度的充血、水肿。临床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黏液性大便,常伴有消化不良、植物神经紊乱及轻度精神症状。体检可触及乙状结肠肠段,有敏感性压痛。血、尿、粪常规检查、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检无器质性改变。Glj老中医

  本病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便秘”等证范畴。其病因不外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六淫入侵,导致脾胃肠道功能失常而发病。辨证分以下4型治疗。Glj老中医

  [肝气乘脾]  由于忧郁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逆犯脾胃,纳化失常,迫气下行而致。症见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大便清稀,水气并下,泻后痛缓,与情绪有关。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抑肝扶脾,理气燥湿。方选痛泻要方化裁,药用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柴胡、苍术、枳壳、厚朴、苏梗、芡实、川楝子、广木香等。Glj老中医

  [脾胃虚弱]  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水谷下注,并走大肠而致。症见大便溏泻,遇油腻甚,腹胀不适,食少纳差,面色萎黄,身倦肢困。舌质淡,苔白,脉象细弱。治宜健脾益胃,理气温中。方选砂半理中汤化裁,药用砂仁、半夏、党参、白术、干姜、枳壳、附子、陈皮、白扁豆、薏苡仁、炒山药、炙甘草等。Glj老中医

  [寒湿阻滞]  由于外感寒邪,内伤饮食,累及脾胃,寒湿内生,阻遏脾阳,下注大肠而致。症见便溏或泄,粪质清稀,或下白黏,里急后重,头身重困,脘闷纳呆。舌质暗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治宜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选胃苓汤化裁,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白术、茯苓、桂枝、猪苓、炮姜、车前子、肉豆蔻等。Glj老中医

  [脾肾两虚]  由于久病不愈,引起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常而致。症见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泻后腹痛,迁延日久,腰膝酸软,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迟。治宜健脾补肾,温阳固涩。方选四神丸加味,药用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赤石脂、白芍、干姜、延胡索、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Glj老中医

  [脾胃虚弱]  症见上腹胀满,痞塞不舒,肠鸣辘辘,干呕或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数。治宜健脾和胃,开结除满。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半夏、干姜、黄连、黄芩、枳壳、厚朴、木香、砂仁、陈皮、甘草等。Glj老中医
 Glj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肛肠病中医全攻略(上)
  最新专题
· 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肠性的分型治疗
· 大肠癌中医辨证· 便秘的中医辩证分型
· 久泻之中医诊断与鉴别· 便 血
· 便秘;便闭· 泄泻;腹泻
·  肛肠病中医全攻略(下)·  肛肠病中医全攻略(上)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20,版权所有 老中医一对一 laozhongyi.yiduiyi.Net.CN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