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肾肺膀胱 > 呼吸病症 > 咳嗽痰喘
哮病之中医大解读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06-30  来源:  发布:laozhongyi
 
 

一、概说:

qPp老中医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qPp老中医

二、沿革

qPp老中医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统称哮喘,而简名哮证哮病。如《临证指南医案·哮》说:若夫哮证,亦由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或因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生而致哮。

qPp老中医

三、讨论范围:

qPp老中医

本节所论哮病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属于痰饮病的伏饮证,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它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节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qPp老中医

四、病因病机

qPp老中医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qPp老中医

(一)病因

qPp老中医

1.外邪侵袭

qPp老中医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qPp老中医

2.饮食不当

qPp老中医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qPp老中医

3.体虚病后

qPp老中医

3.1`素质不强,则易受邪浸。如幼儿哮病往往由于禀赋不足所致,故有称幼稚天哮者。多以肾虚为主

qPp老中医

3.2`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虚。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

qPp老中医

(二)病机

qPp老中医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为夙根”, 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qPp老中医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病位主要在于肺系,以邪实为主。

qPp老中医

发作时的病理环节: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1.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2.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3.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可以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4.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哮;4.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

qPp老中医

间歇期以脏气虚弱为主肺、脾、肾虚: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

qPp老中医

1.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

qPp老中医

2.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3.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为痰,上贮于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

qPp老中医

由于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在平时亦觉短气,疲乏,并有轻度喘哮,难以全部消失。一旦大发作时,每易持续不解,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肺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肾虚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qPp老中医

总之,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渐充,肾气日盛,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而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根除。或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可出现喘急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

qPp老中医

五、诊查要点:

qPp老中医

()、诊断依据

qPp老中医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qPp老中医

2.呈反复发作性。

qPp老中医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qPp老中医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qPp老中医

(二)、病证鉴别

qPp老中医

1.哮病与喘证

qPp老中医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qPp老中医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qPp老中医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qPp老中医

2.哮病与支饮

qPp老中医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

qPp老中医

哮病为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喘憋重,此与支饮有明显的差别。

qPp老中医

六、辨证论治:

qPp老中医

(一)辨证要点

qPp老中医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

qPp老中医

二)治疗原则

qPp老中医

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qPp老中医

发作期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qPp老中医

缓解期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qPp老中医

(三)证治分类

qPp老中医

1.发作期

qPp老中医

1).冷哮证

qPp老中医

肺系: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 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

qPp老中医

全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 面色青晦,

qPp老中医

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qPp老中医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qPp老中医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qPp老中医

2)热哮证

qPp老中医

肺系: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

qPp老中医

全身: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qPp老中医

舌脉: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qPp老中医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qPp老中医

代表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两方皆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前者长于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著者;后者偏于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qPp老中医

3)寒包热哮证

qPp老中医

肺系: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

qPp老中医

全身: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qPp老中医

舌脉: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qPp老中医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qPp老中医

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前方用于外感风寒,饮邪内部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

qPp老中医

4).风痰哮证

qPp老中医

肺系: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随之迅即发作,

qPp老中医

全身: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胸部憋塞,

qPp老中医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qPp老中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qPp老中医

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息涌,痰稠黏量多,胸闷,苔浊腻者。

qPp老中医

5)虚哮证

qPp老中医

肺系: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

qPp老中医

全身: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qPp老中医

舌脉: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qPp老中医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qPp老中医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加减。本方补益肺肾,降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qPp老中医

附:喘脱危证

qPp老中医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qPp老中医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qPp老中医

代表方: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加减。前者长于回阳救逆,后者重在益气养阴。

qPp老中医

常用药:人参、附子、甘草益气回阳;山萸肉、五味子,麦冬固阴救脱;龙骨、牡蛎敛汗固脱;冬虫夏草、蛤蚧纳气归肾。

qPp老中医

如喘急面青,躁烦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细,另吞黑锡丹镇纳虚阳,温肾平喘固脱,每次服用34.5,温水送下。

qPp老中医

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加肉桂、干姜回阳固脱;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生地、玉竹养阴救脱,人参改用西洋参。临床上可以予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qPp老中医

临证须注意

qPp老中医

寒证与热证的互相兼夹与转化。寒痰冷哮久郁也可化热,尤其在感受外邪引发时,更易如此。小儿、青少年阳气偏盛者,多见热哮,但久延而至成年、老年,阳气渐衰,每可转从寒化,表现冷哮。虚实之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一般而言,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但实证与虚证可以因果错杂为患。实证包括寒热两证在内,如寒痰日久耗伤肺、脾、肾的阳气,可以转化为气虚、阳虚证;痰热久郁耗伤肺肾阴液,则可转化为阴虚证。虚证属于阳气虚的,因肺、脾、肾不能温化津液,而致津液停积为饮,兼有寒痰标实现象;属于阴虚的,因肺肾阴虚火炎,灼津成痰,兼有痰热标实现象。兼腑实者,又当泻肺通腑,以恢复肺之肃降功能。因肝气侮肺,肺气上逆而致者,治当疏利肝气,清肝肃肺。

qPp老中医

2.缓解期

qPp老中医

1)肺脾气虚证

qPp老中医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qPp老中医

常用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山药、苡仁、茯苓甘淡补脾;法半夏、橘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气;甘草补气调中。

qPp老中医

表虚自汗,畏风,易感冒,可予玉屏风散加味。

qPp老中医

2)肺肾两虚证

qPp老中医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qPp老中医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qPp老中医

治法:补肺益肾。

qPp老中医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两者都可用于久哮肺肾两虚,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qPp老中医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补肾纳气;人参、麦冬、五味子补益肺之气阴;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理气化痰。

qPp老中医

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肾阳虚为主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肾阴虚为主者加生地、冬虫夏草。另可常服紫河车粉补益肾精。

qPp老中医

注意

qPp老中医

临证所见,上述各类证候,就同一患者而言,在其多次发作中,也可先后交叉出现,缓解期虽常以正虚为主,但其痰饮留伏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对于哮病的治疗,发时未必全从标治,当治标顾本,平时亦未必全恃扶正,当治本顾标。尤其是大发作有喘脱倾向者,更应重视回阳救脱,急固其本,若拘泥于发时治标之说,则坐失救治良机。平时当重视治本,区别肺、脾、肾的主次,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其中尤以补肾为要着,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精充足则根本得固. 

qPp老中医

七、预防调护:

qPp老中医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qPp老中医

八、结语:

qPp老中医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痰者温化宣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若发生喘脱危证,又当以扶正固脱为主。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当区别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分别予以补肺健脾或补肺益肾。

qPp老中医

九、临症备要:

qPp老中医

寒痰冷哮久郁也可化热,尤其在感受外邪引发时,更易如此。小儿青少年阳气偏盛者,多见热哮,但久延而至成年、老年,阳气渐衰,每可转从寒化,表现冷哮。虚实之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一般而言,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 正虚,但实证与虚证可以因果错杂为患。实证包括寒热两证在内,如寒痰日久耗伤肺脾肾的阳气,可以转化为气虚、阳虚证,痰热久郁耗伤肺肾阴液,则可转化为阴虚证。虚证属于阳气虚的,因肺脾肾不能温化津液,而致津液停积为饮,兼有寒痰标实现象,属于阴虚的,因肺肾阴虚火炎,灼津成痰,兼有痰热标实现象。兼腑实者,又当泻肺通腑,以恢复肺之肃降功能。因肝气侮肺,肺气上逆而致者,治当疏利肝气,清肝肃肺。

qPp老中医

qPp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最新专题
· 急性呼吸衰竭中医辩证施· 哮喘的中医分期治疗
· 肺癌中医辨证· 中医辩证治疗肺心症
· 中医如何辩证久咳· 百家争鸣-咳嗽辩证
· 哮病之中医大解读· 痰证中医大解读
· 喘证中医大解读· 肺病中医全攻略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12,版权所有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