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_你身边的中医专家
·疾病版 ·英文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业内新闻 | 针灸推拿 | 中医妇儿 | 不孕不育 | 肾肺膀胱 | 中医外科 | 中医病症 | 中医基础 | 用药常识 | 中医养生 |
论坛 | 经典书库 | 食疗药膳 | 男科杂症 | 十月怀胎 | 心脑血管 | 疾病辩证 | 中医性学 | 名医名家 | 美容健身 | 单方偏方 |
疾病专题: | 糖尿病 | 高血压 | 更年期 | 前列腺 | 抑郁症 | 关节炎 | 冠心病 | 肝硬化 | 荨麻疹 | 黄褐斑 | 失眠症 | 腰腿痛 | 口腔炎 | 脑中风 | 多动症 | 牙痛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病证 > 头部
面神经麻痹中医辩证施治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时间:11-10  来源:老中医  发布:laozhongyi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的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本病中医诊断为“口僻”、“吊线风”、“歪嘴风”等。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热、痰、瘀痹阻面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弛缓废用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TOp老中医

  【适宜技术】TOp老中医

  1.针灸治疗TOp老中医

  (1)急性期:穴取合谷、太冲、头维、上星、攒竹、阳白、丝竹空、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承浆。以上诸穴除合谷取双侧外,余穴均取患侧穴。风寒型加取风池、列缺;风热(或热毒)型加取曲池、外关。上述诸穴均以25~40毫米毫针针刺,面部诸穴以浅刺为主、刺激量宜小,四肢穴位施行提插(或捻转)泻法约两分钟(每穴),其余诸穴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风寒型可取风池、合谷、翳风等穴施以艾条温和灸。TOp老中医

  (2)取面神经1点(乳突前下方)、面神经2点(下关穴前下5分)、翳风、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太阳、四白透迎香,每次2~3穴,平补平泻,留针10~15分钟。TOp老中医

  (3)主穴:地仓、颊车、下关、太阳、人中、承浆、合谷、阳白。配穴:迎香、睛明、瞳子髎、四白、翳风、风池、攒竹、足三里、太冲、外关。针法:面部诸穴应予浅刺、平刺、透穴或斜刺,每次取2~4穴,除合谷外均取患侧穴位。针刺时较多用透穴,如颊车透地仓、太阳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等。TOp老中医

  2.皮肤针疗法TOp老中医

  轻叩面部三阳经穴,以局部微红为度。患侧面部、耳后叩刺。取穴: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地仓、颊车、风池。方法:中等刺激,再拔以火罐,隔日一次。TOp老中医

  3.梅花针疗法TOp老中医

  取穴: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操作:用梅花针平刺上述部位,使其轻微出血,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早期。TOp老中医

  4.灸法TOp老中医

  取穴:翳风、下关、太阳。温针灸在针刺法之后取2~4个穴位,针下皮肤以硬纸皮垫好,以防灼伤,取艾条插入针柄,直至燃烧完毕。适应于风寒型或面瘫中、后期;早期:悬灸;中、后期:无瘢痕灸、隔姜灸。TOp老中医

  5.拔罐法TOp老中医

  常规消毒患侧局部皮肤后,用七星针叩打局部皮肤,以轻微潮红为度,以火罐吸出少许血液,每日一次,每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也可在患侧面部、耳后行闪火罐治疗,隔日一次。TOp老中医

  6.穴位按摩TOp老中医

  嘱患者每日多次,用手在脸之下部往上部至颞部直至耳根后按摩,并按摩双侧风池穴,用双手指叩击百会,四神聪等穴,以患者自觉发热,舒适为度。每穴按揉3~5分钟,每日一次。TOp老中医

  7.穴位注射TOp老中医

  (1)取穴:翳风,下关,太阳。取药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次注一毫升,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面部。每日一次。TOp老中医

  (2)可选下关、翳风、颧髎、颊车、头维、牵正等穴,用弥可保针500微克/次,每次选2~3穴,行穴位注射,隔日一次。TOp老中医

  (3)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物: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每穴注射0.3~0.5毫升,隔日一次。TOp老中医

  8.外敷疗法TOp老中医

  (1)将马钱子切成薄片或研细为末,取0.5克置于风湿止痛膏上,贴于患者颊车、下关等穴,每两日换贴一次;或将去皮皂角150克研末,用米醋调膏外敷于患侧面部,或敷于颊车、地仓等穴位,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次。TOp老中医

  (2)取鹅不食草9克,研为细末,与凡士林调成软膏。均匀放在纱布上,再取鲜鹅不食草15克,捣烂为泥,共摊在纱布上,贴于患侧面部,每两日换药一次。TOp老中医

  (3)取牙皂20克,樟脑30克,麝香0.3克。将牙皂研为细末,与樟脑、麝香混匀,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置瓶内备用。每晚睡前洗净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位之间,宽约一横指,用纱布覆盖,次日晨取下,每日一次。TOp老中医

  (4)取活鳝鱼血涂患侧。若斜向左者,将血自左向右;斜向右者,自右向左涂。TOp老中医

  9.穴位埋线TOp老中医

  多用穿刺针埋线埋植羊肠线,每15天埋治一次,3次为一疗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足太阳、少阳经穴。方穴l:牵正。方穴2:耳垂下5分透颊车,四白透颧髎、地仓透散笑(迎香外下方鼻唇之中点)、阳白透头光明(鱼腰穴直上0.3寸),配合谷、列缺、血海。方穴3:风池、太阳、颊车、地仓、牵正、大迎、四白。方穴4;合谷、迎香、承浆、廉泉、夹承浆、翳风、风府、足三里。TOp老中医

  10.国家推广技术一: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Op老中医

  [方法简介] 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配穴: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及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及健侧合谷。刺灸法:阳白四透采用一穴4针,针尖与表皮成15度角,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采取多针浅刺,每隔0.5寸刺一针;四白两透采用一穴两针,针尖与表皮成15度角,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下关、睛明用捻转补法,余穴均用捻转泻法。各穴均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一次。TOp老中医

  [项目特色]  “经筋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是石学敏院士根据《灵枢·经筋》有关理论,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经筋病”,气血痹阻、经筋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为其针刺治疗原则。“经筋刺法”能够有效、迅速使瘫痪面肌肌力恢复正常。该法简便易行,适宜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TOp老中医

  [注意事项] 针具及针刺部位要严格消毒,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有出血倾向和孕妇慎用或不用。TOp老中医

  11.国家推广技术二:管灸疗法为主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技术(重庆市中医研究院)TOp老中医

  [方法简介] 将筒管状(由普通纸张卷成长6~7厘米,直径约0.5厘米左右的管状)灸器一端插入外耳道内,将点燃的艾灸对准另一端口熏灸,每次熏灸10分钟左右,始终以患者耳内感温暖舒适为准。灸完一壮,换壮再灸,每灸3~9壮,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TOp老中医

  [项目特色] 管灸疗法可迅速使用纸筒内的空气变热,沿纸筒熏灸的一端到达插入外耳道的另一端,从而使灸的热感通过鼓膜、鼓室及薄骨板而直接到达面神经骨管,充分发挥了灸热的功能,消除面经管内的局部炎症水肿,解除受损神的挤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管灸疗法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更易被患者所接受。TOp老中医

  [注意事项] 灸器插入不可过深,切勿刺破耳膜。勿使管灸器过短或壮数过多,以免烫伤。勿使艾火落下烧坏衣物。TOp老中医


  【老中医专稿·转载注明出处】  
 
 
 
 
 
 
 
 
 
站内搜索
  中医专题 
· 胁 痛· 神 昏
· 健 忘· 嗜 睡
· 牙 痛· 鼻衄
  最新专题
· 三种中医疗法有效缓解头· 脱发中医辩证论治
· 五行是《内经》辨证思维· 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适诊
· 面神经麻痹中医辩证施治· 迎风流泪
· 失 音· 胁 痛
· 神 昏· 健 忘
 
  食疗药膳
· 肾病患者如何调养· 肾虚男的五种滋补办法
· 初秋肾虚应该多吃几个滋· 辨证用膳 告别便秘
· 常见骨外伤调理药膳· 食疗验方止久咳
· 自泡药酒误区多· 失眠中医食疗药膳
· 阳痿食疗方· 牙龈出血 试试食疗
  针灸推拿
· 天枢——消子宫肌瘤效堪· 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 急性胃炎中医针灸诊疗
· 按摩治泄泻· 尿路感染中医针灸诊疗
· 便秘中医针灸诊疗· 咽炎中医针刺诊疗
·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诊疗
 
 
  中医病证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Copyright 2006-2012,版权所有 laozhongyi.yiduiyi.Net.CN
本站所载方药仅供学术研究,不能作为治疗依据,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
本站部分图文取自互联网。若发现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将删除作品、停止传播
扫码加公众号在线咨询